不用自己找圖資,也能自繪地圖第一彈:什麼是WMS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前言
歷年大考或模考愈來愈常出現的題型是同時列出「一個地區、相同圖幅範圍不同時間或類型的地圖」並要求考生判讀。例如今年的學測為苗栗縣苑裡的台灣堡圖和經建版地形圖
106年指考有新竹高鐵站的遙測影像和經建版地形圖
104年指考則是北港溪的 明治版台灣堡圖和1/25000台灣地形圖
不同類型的地圖並列,可以解讀的資訊量自然勝過單一地圖,因此格主想分享如何繪製這樣的地圖用於教學或命題中。
格主有點上年紀了,愈來愈喜歡講古,話說以前我念大學時,要繪製任意兩張地圖並列的圖檔是一件苦差事。當時WebGIS技術仍在起步階段,所以要畫這種圖必須先把紙本地圖的掃描檔弄到手,然後在GIS軟體中把這些圖檔「定位」到正確的座標上方能成事,所以大學時期、研究所時期,我很喜歡「屯」各式各樣的GIS圖資以備不時之需。幸運的是現在愈來愈多圖資已經可以公開取用,甚至不需要「下載」到自己的電腦中,而可以透過網路服務把圖資「介接」到自己的GIS軟體中。接下來幾篇文章我將介紹兩種目前最常見的網路服務標準:WMS 和 WMTS,並分別示範如何用 ArcGIS 和 QGIS 介接這些資源。
And HERE WE GO!
眾所周知,我們上網是透過網址或各種指令來取得另外一台電腦的資料,這台電腦被稱為伺服器(server)。隨著網路在1990年代日漸普及,「透過網路傳送給使用者他們需要的地圖」的概念也開始發展,最終形成一套通用標準,稱為Web Map Service(WMS)。WMS運作的機制大致可分為下列幾個步驟
- 使用者透過服務網址,連上提供WMS的伺服器
- 伺服器回應使用者可以提供的地圖清單,稱為GetCapabilities;同時根據使用者指定的範圍,輸出地圖圖檔後回傳給使用者,稱為GetMap
請注意,因為輸出地圖圖檔回傳給使用者這個步驟是在伺服器這端完成的。所以這就帶出了WMS的優缺點:
優點:使用者不需要自備圖資,只需要有支援WMS的軟體(例如QGIS和ArcGIS)或是瀏覽器,就可以直接取得伺服器端準備好的地圖成品。
缺點1:不需要自備圖資有時候可能會是個缺點,因為繪製地圖是在伺服器端完成的,使用者收到的是繪製完成的「圖檔」,所以無法自行更改地圖的圖例、樣式等細節。
缺點2:每次使用者更改圖層範圍或地圖比例尺時,等於再次向伺服器提出取得新地圖的要求,這會大幅增加伺服器的負擔,也增加使用者等待的時間。要等到 下一篇文章的主角 WMTS 問世之後,這個問題才會得到改善。
言歸正傳,介接WMS的方法其實很簡單。以經濟部建置的 經濟地理資訊WMS 為例,其中有一個圖層是根據有開立發票的商家位置繪製的熱區圖,又稱為「消費強度圖」,以下圖為例,宜蘭縣以宜蘭羅東兩市的消費強度為最高,和我們對宜蘭的認知一致。
這個圖層的WMS網址如下,看起來很複雜https://maps.moea.gov.tw/moeagis/services/EGIS_Topic/MapServer/WMSServer?request=GetMap&SERVICE=WMS&LAYERS=Consumption&SRS=EPSG:3826&FORMAT=image/png&BBOX=154058,2410347,386886,2809213&WIDTH=800&HEIGHT=1000&styles=&version=1.1.1
WMS服務的東西南北界線,當使用者檢視的範圍在這四個座標之內則回傳地圖
不管大家使用的GIS軟體是免費開源的QGIS或是要付費的ArcGIS,都只需要直接輸入直到問號為止的第一行網址即可,軟體會自動要求伺服器回報可用的圖層(GetCapabilities),我們只需挑選自己需要的圖層即可。有些WebGIS網站甚至也可以接入WMS圖層,以下影片會示範如何介接消費密度圖,大家不妨也來試試看!
留言